在基督徒生命成长的每个阶段、门徒生活的每个领域里,骄傲始终是最大的敌人,而谦卑总是最忠实的朋友。[注 1]
感恩能抑制骄傲的滋长。我们当然该为别人的帮助和他们的品格向人表达感谢,这很重要,也能鼓励对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为这个人、为神在他生命中的工作而感谢神。感恩是信徒的标志,正如“忘恩负义……是不信之人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注 2]
如果你此刻觉得难以向神献上感恩,不妨每天尝试想一件值得感恩的事。也许是你今天有足够的食物、天气晴好,或是在查经聚会中经历了什么。在接待客人或拜访他人后,为其中的一件事感谢神。也为你的朋友、孩子、配偶、教会,或你所在的社区中的某件事感谢神。
在不断的感恩中,我们与神的关系得以滋养。透过感恩,我们铭记神的恩典,生命也因此被更新。[注 3]
以神为中心的感恩能帮助我们在谦卑中成长,因为它阻止骄傲在心中蔓延。
认罪让我们直面真实的自己。基督徒不必害怕认罪,因为十字架已经完全担当了我们的过犯,我们也因此得到了完全的赦免。正是在十字架前,我们最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罪人;也正是在十字架前,我们最深刻地明白神何等爱我们。
我们诚实地认罪,就会更深刻地理解恩典的宝贵,明白自己究竟从何等境况中蒙了拯救。神的赦免带给我们平安与安稳,也让我们得以自由地在谦卑中成长。
“这可能会让你极其痛苦,但却能帮助你学会谦卑。”[注 4]经历羞辱、接受卑微时刻,能帮助我们更像耶稣,因为祂也曾经历极大的羞辱。这里所说的接受羞辱,并不是要容忍家庭暴力或任何形式的虐待。绝对不是这个意思。我指的是当我们在某些事上失败,或在工作中遭遇降职时,能够以谦和的心态面对。愿意处在人际关系的末位,往往让我们学到最多——虽然那通常超出了我们愿意接受的程度。
不要为了抬高自己而去结交人脉。别再总想着:“认识这个人会让我更有面子吗?”“拥有那份工作会让我更风光吗?”“那栋房子呢?那位配偶呢?”不要总想着抬高自己,而要学习推举他人、服务他人。试想:当人们在你的追思会上发言时,他们会怎么评价你?他们会怎么评价你的价值观吗?他们会见证谦卑是你生命的特质吗?会有人说“她真正活出了谦卑,活出了生命中最宝贵的品格”吗?[注 5]
谦卑的人自然能赢得周围的信任,因此谦卑是领导力的关键。[注 6]骄傲会破坏关系,而谦卑既是对他人最好的祝福,也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全,因为这正是神创造和救赎我们要活出的样式。
这一点非常关键,却常被忽略。要学会自嘲,也能幽他人一默。有些事当然需要认真对待,但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
当我们能拿自己开涮,就更容易放下骄傲。幽默能化解尴尬局面,让我们不用再强装完美,能更快承认错误,活出更真实的自己。这也让我们更懂得贴近恩典,更明白在信仰道路上他人也会经历与我们相似的挣扎。拥有自嘲的勇气非常重要,它能帮助我们避免耗竭,让我们在生活和事奉中走得更远。
倾听表明我们愿意向他人学习,不论对方是成年人还是孩子,不论他们的背景、信仰是否与我们相同。
我小时候,除了爸妈之外,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一位叔叔和婶婶。每逢学校假期,我们都会到他们的农场去。那时我们家有六个孩子,他们家有十个,可想而知会有多么热闹!我那时性格内向,却总是喜欢去他们家,因为我在那里感受到爱与接纳。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总会认真地问我问题,耐心地听我说话,这份温暖令我终生难忘。
当我们被倾听时,就感受到了爱;而当我们倾听他人时,正是在践行爱,也承认我们可以从对方身上学习。这同时也是一种信心的宣告,承认在神的主权和恩典中,祂将这个人安排在我生命中,必有美意。
这一点与学会倾听密切相关。当我们以正确的态度与方式提问时,就表示我们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知,也许我们原本的想法是错的。提问还可能表达出我们尊重对方的权柄(如果那人确实在某方面有权柄),并愿意顺服他;这同时也显示我们信任对方。生活中有许多场合,提问对我们都有益处,不是吗?
如果你还不习惯提问,开始时或许会感到不好意思,但慢慢就会变得自然。比如聊天时遇到不熟悉的词,不妨直接请教对方;没听明白的内容,也可以坦然请对方进一步解释。很多时候,骄傲阻碍了我们寻求解答。
提问也是因为我们相信对方值得认识,相信无论对方年龄大小、背景如何,都有宝贵的见解。无论是否信主,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提问意味着我们承认对方是神所创造的人,是神眼中有价值的人,这也是我们爱的一种具体体现。
我们可以在许多情境下通过提问学习谦卑,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是在祷告中向神提问,在阅读圣经时带着谦卑之心求问神。
“谦卑不是看轻自己,而是少想自己。”[注 7]
谦卑并不是认为别人比你更敬虔、更善良、更聪明、更会做饭或更会打板球。他们也许的确如此,也许不是。真正的谦卑,意味着你愿意把别人的益处放在自己之前,先顾及他人的需要,并付诸行动。
因此,当我们把他人放在自己之前,就是在活出谦卑。或许你的地位更高,权柄更大,谦卑不是要你否认这些,而是思考怎样做才能真正造福那些在你之下的人:下属需要什么?什么对他们最有益?这并不意味着忽略自己。如果我们忽视自己,很快就无法帮助任何人。
许多人见证约翰·斯托得(John Stott)是个谦卑的人。他离世后有人这样回忆:
“十九岁那年,我曾在纽卡斯尔参加过一场由约翰·斯托得主讲的研讨会。到会场后,我的朋友去上洗手间,留下我一个人站在那里,感到有点不自在。这时,一位长者走了过来,主动与我聊天,问了我一些问题。不久朋友回来,那位先生便微笑着介绍自己:‘你好,我是约翰·斯托得。’
我差点惊掉下巴。
原来刚才与我谈话的人,正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约翰·斯托得。那一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唯一的讲员,却仍注意到一个孤单、尴尬的少年,并主动上前,让他感受到温暖。此后我又见过他几次,他每次都能叫出我的名字。
公众眼中的约翰·斯托得与他私下的为人如出一辙:温和、谦逊、毫不做作。我相信正是这份谦卑,让神可以托付他如此深远的影响力。他对世界的贡献难以估量。”[注 8]
《培养谦卑的八种方式》(8 Ways To Be More Humble )首发于摩尔神学院思想库博客。
题图来源:Pablo.com
* * * * *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澳大利亚福音联盟英文网站:8 Ways To Become More Hum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