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培养谦卑的八种方式
2025-10-14
—— Jane Tooher

在基督徒生命成长的每个阶段、门徒生活的每个领域里,骄傲始终是最大的敌人,而谦卑总是最忠实的朋友。[注 1]

一、常常感恩,时时感谢

感恩能抑制骄傲的滋长。我们当然该为别人的帮助和他们的品格向人表达感谢,这很重要,也能鼓励对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为这个人、为神在他生命中的工作而感谢神。感恩是信徒的标志,正如“忘恩负义……是不信之人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注 2]

如果你此刻觉得难以向神献上感恩,不妨每天尝试想一件值得感恩的事。也许是你今天有足够的食物、天气晴好,或是在查经聚会中经历了什么。在接待客人或拜访他人后,为其中的一件事感谢神。也为你的朋友、孩子、配偶、教会,或你所在的社区中的某件事感谢神。

在不断的感恩中,我们与神的关系得以滋养。透过感恩,我们铭记神的恩典,生命也因此被更新。[注 3]

以神为中心的感恩能帮助我们在谦卑中成长,因为它阻止骄傲在心中蔓延。

二、常常认罪

认罪让我们直面真实的自己。基督徒不必害怕认罪,因为十字架已经完全担当了我们的过犯,我们也因此得到了完全的赦免。正是在十字架前,我们最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罪人;也正是在十字架前,我们最深刻地明白神何等爱我们。

我们诚实地认罪,就会更深刻地理解恩典的宝贵,明白自己究竟从何等境况中蒙了拯救。神的赦免带给我们平安与安稳,也让我们得以自由地在谦卑中成长。

三、学习接受卑微时刻

“这可能会让你极其痛苦,但却能帮助你学会谦卑。”[注 4]经历羞辱、接受卑微时刻,能帮助我们更像耶稣,因为祂也曾经历极大的羞辱。这里所说的接受羞辱,并不是要容忍家庭暴力或任何形式的虐待。绝对不是这个意思。我指的是当我们在某些事上失败,或在工作中遭遇降职时,能够以谦和的心态面对。愿意处在人际关系的末位,往往让我们学到最多——虽然那通常超出了我们愿意接受的程度。

四、不必在意身份地位

不要为了抬高自己而去结交人脉。别再总想着:“认识这个人会让我更有面子吗?”“拥有那份工作会让我更风光吗?”“那栋房子呢?那位配偶呢?”不要总想着抬高自己,而要学习推举他人、服务他人。试想:当人们在你的追思会上发言时,他们会怎么评价你?他们会怎么评价你的价值观吗?他们会见证谦卑是你生命的特质吗?会有人说“她真正活出了谦卑,活出了生命中最宝贵的品格”吗?[注 5]

谦卑的人自然能赢得周围的信任,因此谦卑是领导力的关键。[注 6]骄傲会破坏关系,而谦卑既是对他人最好的祝福,也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全,因为这正是神创造和救赎我们要活出的样式。

五、保持幽默感

这一点非常关键,却常被忽略。要学会自嘲,也能幽他人一默。有些事当然需要认真对待,但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

当我们能拿自己开涮,就更容易放下骄傲。幽默能化解尴尬局面,让我们不用再强装完美,能更快承认错误,活出更真实的自己。这也让我们更懂得贴近恩典,更明白在信仰道路上他人也会经历与我们相似的挣扎。拥有自嘲的勇气非常重要,它能帮助我们避免耗竭,让我们在生活和事奉中走得更远。

六、学会倾听

倾听表明我们愿意向他人学习,不论对方是成年人还是孩子,不论他们的背景、信仰是否与我们相同。

我小时候,除了爸妈之外,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一位叔叔和婶婶。每逢学校假期,我们都会到他们的农场去。那时我们家有六个孩子,他们家有十个,可想而知会有多么热闹!我那时性格内向,却总是喜欢去他们家,因为我在那里感受到爱与接纳。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总会认真地问我问题,耐心地听我说话,这份温暖令我终生难忘。

当我们被倾听时,就感受到了爱;而当我们倾听他人时,正是在践行爱,也承认我们可以从对方身上学习。这同时也是一种信心的宣告,承认在神的主权和恩典中,祂将这个人安排在我生命中,必有美意。

七、学会提问

这一点与学会倾听密切相关。当我们以正确的态度与方式提问时,就表示我们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知,也许我们原本的想法是错的。提问还可能表达出我们尊重对方的权柄(如果那人确实在某方面有权柄),并愿意顺服他;这同时也显示我们信任对方。生活中有许多场合,提问对我们都有益处,不是吗?

如果你还不习惯提问,开始时或许会感到不好意思,但慢慢就会变得自然。比如聊天时遇到不熟悉的词,不妨直接请教对方;没听明白的内容,也可以坦然请对方进一步解释。很多时候,骄傲阻碍了我们寻求解答。

提问也是因为我们相信对方值得认识,相信无论对方年龄大小、背景如何,都有宝贵的见解。无论是否信主,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提问意味着我们承认对方是神所创造的人,是神眼中有价值的人,这也是我们爱的一种具体体现。

我们可以在许多情境下通过提问学习谦卑,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是在祷告中向神提问,在阅读圣经时带着谦卑之心求问神。

八、看别人比自己强

“谦卑不是看轻自己,而是少想自己。”[注 7]

谦卑并不是认为别人比你更敬虔、更善良、更聪明、更会做饭或更会打板球。他们也许的确如此,也许不是。真正的谦卑,意味着你愿意把别人的益处放在自己之前,先顾及他人的需要,并付诸行动。

因此,当我们把他人放在自己之前,就是在活出谦卑。或许你的地位更高,权柄更大,谦卑不是要你否认这些,而是思考怎样做才能真正造福那些在你之下的人:下属需要什么?什么对他们最有益?这并不意味着忽略自己。如果我们忽视自己,很快就无法帮助任何人。

许多人见证约翰·斯托得(John Stott)是个谦卑的人。他离世后有人这样回忆:

“十九岁那年,我曾在纽卡斯尔参加过一场由约翰·斯托得主讲的研讨会。到会场后,我的朋友去上洗手间,留下我一个人站在那里,感到有点不自在。这时,一位长者走了过来,主动与我聊天,问了我一些问题。不久朋友回来,那位先生便微笑着介绍自己:‘你好,我是约翰·斯托得。’

我差点惊掉下巴。

原来刚才与我谈话的人,正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约翰·斯托得。那一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唯一的讲员,却仍注意到一个孤单、尴尬的少年,并主动上前,让他感受到温暖。此后我又见过他几次,他每次都能叫出我的名字。

公众眼中的约翰·斯托得与他私下的为人如出一辙:温和、谦逊、毫不做作。我相信正是这份谦卑,让神可以托付他如此深远的影响力。他对世界的贡献难以估量。”[注 8]

《培养谦卑的八种方式》(8 Ways To Be More Humble )首发于摩尔神学院思想库博客

题图来源:Pablo.com

* * * * *

  1. 约翰·斯托得,《敬畏神:骄傲、谦卑与神》(Pride, Humility, and God),载于《活在神面前》(Alive to God),巴刻(JI Packer)与罗伦·威尔金森( Loren Wilkinson)合编,校园团契出版社,1992 年,119 页。
  2. 鲍维均(David Pao),《感恩之道》(Thanksgiving),阿波罗出版社,英国莱斯特,2002 年,21 页。
  3. 同上,37 页。
  4. 迈克尔·拉姆齐( Michael Ramsey),《当代基督教圣职》(The Christian Priest Today),基督教知识普及协会,英国伦敦,1972 年,80 页。
  5. C. J. 马哈尼(CJ Mahaney),《谦卑》(Humility),穆特诺玛出版社,美国科罗拉多斯普林斯,2005 年,24 页。中译参考恩道出版社版本。
  6. 同上,第 17-19 页。
  7. 华理克(Rick Warren),《标杆人生》(The Purpose Driven Life),宗德万出版社,大急流城,2012 年,190 页。中译参考上海三联书店版本。
  8. 提姆·切斯特(Tim Chester),《初见约翰·斯托得》,提姆·切斯特博客,2011 年 7 月 28 日(查阅于 2017 年 11 月 16 日)。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澳大利亚福音联盟英文网站:8 Ways To Become More Humble

Jane Tooher(简妮·图贺)是摩尔神学院(Moore Theological College)的教师,她负责的学科领域是基督教事工。她同时也是“亚居拉和百基拉事工”的负责人。
标签
谦卑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