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西方的基督徒面临一些明显挑战圣经权威的观念,但是仅仅明显的挑战并不能削弱我们对圣经的信靠。潜移默化的挑战,那些在不知不觉中潜入的挑战,也在我们心中种下对圣经的怀疑。福音联盟总干事唐·卡森在福音联盟神学期刊Themelios上发表了一篇长文,论到十种让我们潜移默化抛弃圣经权威的方式,下面是对他那篇长文的摘要。
这种动向(选择性使用经文证明自己的论点)最严重的形式,在HWPG——高举健康、财富和成功的“福音”(health, wealth, and prosperity gospel)教导与讲道中表现得很明显。那些讲道人把一些关于上帝赐福这地的经文与其他反思成为君王儿女意义的经文联系起来,这样就支持了自己的观点——当然,前提就是忽略许多讲到要背起我们的十字架,与基督一道受苦、好叫我们可以与祂一道作王,以及要因配得为这名受苦而喜乐,还有更多得多的经文。这种对圣经的破坏非常恶劣,也很容易被发现。我在这里想到的是更微妙的危险,例如为了避免在地方教会产生争议,就拒绝谈论任何引起异议的事情。为了保持教会合一的缘故,我们对一些热门话题(贫穷、种族歧视、同性恋婚姻、男女不同角色)进行冷处理,消极盼望随着时间流逝,其中一些话题会悄然逝去。但可悲的现实是,如果我们不努力在圣的权威之下塑造我们对这些话题的思考,我们当中许多人就会不加分辨接受这世界的文化对这些话题的看法。
最好的解药是系统性的解经讲道,因为这样的讲道迫使我们一定要直面讲道经文。主题式讲道更容易避开那些不想传讲的经文。然而,文化盲区也很容易影响到解经式讲道的人。
讲道人经常避免某些话题,部分原因是这些话题让他们感到尴尬。这种尴尬可能是由于讲道人意识到他还没有充分研究过这个话题,这让他在传讲这个问题时缺乏信心(例如,末世论的某些方面,或者如何看待变性问题等),或是因为觉得这个话题会让人普遍不安(例如,预定论),或因为讲道人知道会众对这个话题已经有了强烈纷争(你可以想到很多这类话题),或因为讲道人只是真的不喜欢这个话题——尽管这个话题在圣经中经常出现(如地狱,永远审判)。我们设想这样一个最糟糕的情形,讲道者坦白地告诉会众说:“今天早上我们要讲的经文,《路加福音》16:19-31,就像讲到耶稣生平的很多其他经文一样,相当震惊地描述了地狱。坦率地说,我希望能避开这些经文就好了。它们让我显然感到不舒服。但当然,我不能完全忽视这些经文,因为毕竟它们是在圣经里。”这位讲道人看起来好像已经让在服在圣经权威之下,但他同时把自己说成是比耶稣更有同情心、或对听众更敏感。这样做具有欺骗性,也很邪恶,我们还可以想到极多类似的例子。
最近,Zondervan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题为《论同性恋与圣经和教会关系的两种观点》(Two Views on Homosexuality, the Bible, and the Church),本书把这两个观点分别说成是“支持同性恋”和“反对同性恋”的,由两位作者各自支持其中一种观点。这本书告诉我们,双方都以“圣经”为论据展开论证。即使认信信条的福音派基督徒以前认为“支持同性恋”这立场是不可持守,本书却告诉我们,不但是“反对同性恋”的立场,就连“支持同性恋”的立场在福音派阵营里也有代表。这样,这本书带来的效果是,福音派中似乎有两种可选的立场,一种认为圣经禁止同性婚姻,另一种则认为圣经接受同性婚姻。
所有看到上述情况的人当然都会知道,有许多基督教书籍对这个或那个问题提出了三种或四种观点(或两种,或五种),例如:千禧年、拣选、地狱、洗礼,以及其他许多问题。当然,这本关于同性恋的新书看起来也是其中之一。但是面对这一点的时候,我必须要告诉你几件重要的事情。
(a)这种书的起名格式,即“关于某某问题的若干种观点”,本质上就站不住脚。当然,在一本书中读到对某个复杂问题的不同立场,这对学习的人来说可能会有帮助,但这种起名格式有一种危险,就是暗示说每一种选择都同样“符合圣经”,因为每一种选择都是“根据圣经”进行论证。当然,耶和华见证人也“根据圣经”进行论证,但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赶紧补充说,他们“根据圣经”的释经只是挂名的、完全站不住脚。而“关于某某问题的若干种观点”这样的书名让我们难以用同样的方式来评估,因为每个选项至少在理论上具有同等的合法性。简而言之,“关于某某问题的若干种观点”这样的书名格式尽管对某些目的来说是有用,但却有一定的操纵性。正如我在其他地方论证的那样,并非所有争议观点都可以正当地展开争论。
(b)换个角度来看,“关于某某问题的若干种观点”这类起名格式的书,是在某种隐含的认信福音派信仰框架里运作。这就是为什么这一系列的书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还好没有!)用《关于耶稣是否是上帝的三种观点》这样的标题出一本书。我们可能会把一个相信自然哲学的自由派人士、一个耶和华见证人和一个认信的福音派基督徒聚在一起展开讨论,但很难想象出版这样一本书,或更精确来说,那也会属于宗教比较学的分类,而不是一本给真基督徒几种可选项的书籍。大多数“关于某某问题的若干种观点”的图书都将主题,即某某部分,局限在目前允许作为福音派选项的主题范围之内。把这份清单扩展到包括10年前任何福音派人士都不会允许的选项——比如说,否认耶稣的神性,或同性婚姻合法性,这样带来的效果,实质上就是断言圣经在上述话题上没有以前认为的那样清楚,并再次重新界定了福音派的边界。就这两个结果而言,圣经作为规范的规范的声音虽然在理论上仍然完好无损,但实际上已经被巧妙地削弱了。
不可避免的是,已经有一些能言善道的人坚持认为,对同性婚姻采取“支持”的立场不会危及一个人的得救,不应该把这样的人置于福音派阵营之外。例如,史蒂芬·霍尔姆斯(Steven Holmes)在他的文章《对性伦理的福音派进路》("An Evangelical Approach to Sexual Ethics")中总结说:“Sola Fide(唯独信心)。我必须站在这一立场,因为我走过的地方和我们所有人走过的地方都流过血。有一完全的赎罪祭,一次为全世界献上,为所有愿意相信祂的人提供更新。如果这更新包括了我,失败和困惑的我,那么它也意味着包括我那些支持同性婚姻的朋友,我那些失败和困惑的朋友。如果我那些相信和支持同性婚姻的朋友没有得救的盼望,那么我也没有。”但这是对福音派坚持的“唯独信心”的滥用。我认识的基督徒没有一个认为,信心加上支持异性恋,人就可以得救的确,唯独信心才是得到“唯独恩典”独一方式。然而,这恩典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它最终改变一切。唯独恩典和唯独信心的得救,让人服在君王耶稣的主权之下,生活有了一个新方向。那些“放纵肉体的情欲”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加 5:19-21),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6:9-11 做出了类似的断言(强调为作者所加):
你们岂不知不义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吗?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但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藉着我们神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
按保罗想法的脉络,他不是说,没有完全无罪的生活就不能进入天国,而是说这些罪——无论是贪婪、淫乱、同性性行为或其他什么——不再是被洗净、成圣和称义之人的生活特征。换句话说,欢喜地肯定“唯独信心”没有错,我们的确唯独凭信心,而不是靠我们的圣洁来得到基督和祂十字架上的功劳,我们的圣洁是得救的产物,而不是得救的先决条件。但这并不等于说一个人可以有自我强烈的意识,肯定上帝已经宣告是罪的事情,上帝坚持把罪人排除在祂国度之外的事情不是罪,说这并不重要——因为“唯独信心”已经确保他们无论如何也会进入天国。圣经为那些在“失败和困惑”中(这是霍尔姆斯的说法)跌跌碰碰,但安稳投靠上帝的恩典,凭上帝赐予的信心接受恩典的信徒留下了很大余地;但圣经没有为那些不顾上帝所说、否认自己犯罪的人留下很大余地,唯独恩典和唯独信心总是伴随着唯独圣经、唯独基督和唯独上帝的荣耀。
读书太少,这当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为消弱圣经权威铺平道路。……读书太少,尤其是书单上缺乏早期认信正统信仰的基督徒著作,往往会导致对当前议题的迷恋,陶醉于对热点的过度消费当中。
当然,相反的失败也不是没有。我们中的许多人都认识一些牧师,他们在清教徒资源的深井中畅饮,但并没有尝试多多阅读当代作品。他们的语言、思考方式、例证和目的法往往听起来几乎都是四百年前的事情。但这不是我在这里讨论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就我所见,这个问题远不如不读早期基督徒作品——尤其是圣经注释和神学著作——来得普遍。
只读当代作品的问题是,我们听起来都如此当代,以至于我们的谈话和讲道很快就沦落到迎合低级趣味的地步。我们可以自如地谈论自我认同、生态责任、宽容、成为跟从耶稣的人(但很少有人讲要成为基督徒)的重要性,圣经如何在我们的痛苦和磨难中帮助我们,并举办关于金钱管理和离婚后恢复的研讨会。我一点也没有说圣经没有涉及这些话题——但圣经主要不是关于这些话题。如果我们更多地阅读金口约翰、约翰·加尔文和约翰·弗拉维尔(选三个约翰为例),我们可能会倾向于在我们的讲论中更多关注按上帝形像受造的意义、罪的可怕、福音的本质、配得称颂的三位一体上帝、真理、门训、圣经强调基督徒一定要受苦的教导,学习如何才能死得好、展望新天新地、新约的荣耀、耶稣基督的大荣美、对既有主权又是良善的上帝的确信、悔改和信心不容妥协、忍耐和坚忍的重要性、圣洁之美以及地方教会的重要性等等。当我们撇开其他几代基督徒在圣经中正确发现的这些以及其他真正重要的主题时,圣经在我们的生活和事工还真是权威吗?
可能削弱我们在神话语面前心怀敬畏的事情有很多。所有这些事情的共同点是傲慢,这傲慢蒙蔽了我们,使我们看不到我们需要不断阅读、重读和默想圣经,如果我们真的要以神的心为心思想问题,我们就必须这样看待圣经,否则来自我们周围世界无休止的数据就会淹没我们的思想、心灵和想象力。道德腐蚀会驱使我们远离圣经:很难想象那些沉浸在色情中的人,或那些犯淫乱的人,或那些激烈与人争竞的人,会花很多时间阅读圣经,更不用说在圣经面前心存敬畏了。此外,我们不出于爱心的行为可能会破坏圣经在观察我们的人心目中的实际权威。如果我们不愿坚持学习,直到我们欢喜解决了一些有时困扰我们的理性疑惑,这也会减少我们对主的敬畏,当然,对主的敬畏必然包括了在祂话语面前的敬畏。
“自以为是的不可知论”("imperious ignorance")是这样一种立场:坚持认为关于某一主题的所有相关圣经经文,解释起来都是让人糊涂和不明确,因此我们无法知道(因此是“自以为是地无知”)上帝对该主题的真正想法……这种“自以为是的不可知论”的艺术在今天并非无人知晓,无人发挥。例如,在最近的一本书和一篇文章中,大卫·古希(David Gushee)认为,同性婚姻应归在基督徒可以求同存异的议题这一分类,他认为这是过去我们常说的“无关重要”(adiaphora)之事。他预测“保守派”和“进步派”在这个问题和其他一些问题上正走向一个不幸的结局,这正是因为他们不愿求同存异。他可能是对的。然而,公平地说,除了一个人在性行为的罪是否有永恒后果这问题之外,我们还必须温且坚定地说,圣经和教会传统在同性恋问题上一贯以来的声音并不是站在“进步派”这一边,特别如果你花时间读一读弗斯顿(S. Donald Fortson III)和格莱姆斯(Rollin G. Grams)的这本《不变的见证:圣经与教会传统对同性恋的一贯教导》(Unchanging Witness: The Consistent Christian Teaching on Homosexuality in Scripture and Tradition)的话。正如特雷文·瓦克斯(Trevin Wax)指出的那样,在这问题上,是“进步派”在教义和行为上有所创新,从而引发了分裂,然后又指责“保守派”划出不必要的界限、促进分裂而不是求同存异。
我们在詹·哈特梅克和布兰登·哈特梅克(Jen and Brandon Hatmaker)的论述中也可以找到一个类似的模式。他们夫妻俩的大部分文章都很有说服力,富有同情心,对受压迫的人充满了令人钦佩的关怀。他们最近开始支持一人一人制同性婚姻的举动吸引了很多人注意:他们说,在花时间研究这个问题之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是一人一人制,圣经经文并没有明确禁止同性性行为,圣经只是谴责滥交(无论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强奸和其他严重罪行的行为。在解释他们的举动时,布兰登作证说,在看到同性恋群体有如此多痛苦之后,哈特梅克夫妇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研究和祈祷的时期”,然后得出了这个结论:“底线是,我们不相信一个彼此委身、终身一人一人制的同性婚姻违反了圣经关于上帝对婚姻关系的期望的任何内容。”“上帝对婚姻关系的期望”是一种奇怪的表述,除此之外,布兰登的文章还高度赞扬了伦理学家大卫·古希,并在文章的最后引用了《约翰福音》13:34-35(耶稣对祂的门徒发出的“新命令”,即“彼此相爱”)。
在对哈特梅克夫妇的观点所做出的诸多极佳回应中,我特别想引用三个:
(a)罗莎莉娅·巴特菲尔德(Rosaria Butterfield)在谈到她自己的显著回转归正时,劝告她的读者要爱他们的邻舍,要爱到能说诚实话的地步。如果“爱”的程度不够,不愿说诚实话,讲福音真理,警告人逃避将来的审判,剩下的就只有同情心泛滥了。
(b)凯文·德扬(Kevin DeYoung)以其独特的风格,简短而果断地挑战了他所说的“哈特梅尔释经”,我只想引用他的其中一个要点:
我看不出根据哈特梅克的释经,上帝肯定一夫一妻和反对婚外性行为之间的逻辑是什么。我理解他们不想在性和婚姻这个话题上完全抛弃正统的基督教教导,但他们采用的释经软弱,不能支撑传统教义的极大份量。一旦你得出结论说,亚当和夏娃的受造与生育目的无关(参见《玛拉基书》2:15,那里谈到婚姻的一个目的(telos)),也与男性与女性的契合(创 2:18)无关,甚至与两个互补的性别结合成一个有机的联合(创 2:23-24)也无关,那为什么还要坚持婚姻必须限于两个人,或两个人必须对彼此忠诚?当然,伴侣双方可能都同意他们想要忠诚,但在婚姻的本体和目的中不再有任何固有的事情,坚持要求婚姻必须忠诚。同样,为什么婚外性行为显然是错误的?也许那些经文也只是在处理强暴的情况。最基本的是,一旦剥离了生孩子的生理导向,我们还可以使用什么内部逻辑,说两个成年人之间自愿的性行为是错误的?在这一点上,如果一对亲生兄弟和姐妹真正相爱(并使用避孕药具,以便排除遗传异常的可能性),我们可以用什么标准来谴责他们的婚姻?当婚姻被重新定义为包括同性的人时,我们可能认为我们是在扩大这一制度,使其更具包容性,但事实上我们是在削弱这制度,使其最终成为婚姻以外的别的事情。
(c)最后,我应该提到凯文·德扬的另一篇文章,他在 2016 年 4 月 13 日“共同致力福音”(T4G)大会讲座上以他独特的风格发表,题目是《在一个包容的时代划定界限:有些教义是否比其他教义更基要,我们如何知道是哪些?》。
好了,我对这个话题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讨论,因为在我们这个世代,“自以为是的不可知论”这门艺术的最大吸引力,莫过于是它在性问题上的发挥。同样,很少有话题比这更能吸引当代信徒背离正道,不再全心全意地服从圣经在我们自己生活中的权威。
译:DeepL;校:JFX。本文是卡森发表在福音联盟神学期刊Themelios上全文的摘要,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How to Subtly Abandon Your Bible’s Autho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