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卡森神学更新中心
旧约中最震撼人心的祷告
2025-10-31
—— J. Gary Millar

《列王纪上下》卷并不致力于塑造完美的信仰典范。犹大国最好的几位君王如希西家(Hezekiah)和约西亚(Josiah),在那一长串属灵败坏的以色列与犹大诸王中虽然显得格外出众,但作者更强调他们最终的失败与过失,而不是将他们塑造成值得效法的典范(参 王下 19:14–19,20:12–20,23:28–30)。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书的作者似乎对神子民的祷告并不特别感兴趣。正因如此,《列王纪上》第 8 章中那段对所罗门祷告的详细记载,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篇充满圣经神学深度的祷告,焦点在于神那涵盖一切的盟约信实——祂定意要为我们开辟道路,使我们能享受与祂的同在,并吸引万国万民归向自己。

所罗门出人意料的属灵深度

在《列王纪》的叙事中,所罗门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人物。所罗门首次出场,正是置身于大卫王怠惰蒙羞的阴影之下(王上 1),这让人感觉他的统治自始便笼罩在混乱之中,也隐含着某种难以言明的问题。

对他智慧的首次具体记载,竟是大卫临终嘱咐所罗门要“照智慧行事”(王上 2:6, 9),去处决约押和示每。这样的语境早已提醒读者:我们必须谨慎思考,所罗门的智慧究竟意味着什么,他的敬虔又有多深。接下去,他第一次运用从神领受的智慧,竟是决断一桩颇为尴尬的案件中——两名妓女争夺一个孩子(3:16-28)。

随着故事推进,所罗门在《列王纪上》3 章娶了埃及法老的女儿,这一行为明显违反了《申命记》17 章的诫命。他不仅为这位埃及王后建造宫殿,还让她的住所位于圣殿建筑群中,而他自己的宫殿规模甚至超过圣殿本身(王上 7)。这些细节都让人不免质疑他的“心”(参申 17:17、20;撒上 16:7)。他的王朝衰落的轨迹在《列王纪上》11–12 章中已被清楚描绘。可以说,无论其中有多少亮眼功绩,他留下的遗产终究是毁誉参半。然而,正因为有这些令人不安的背景,《列王纪上》8:22–53 那段祷告的光辉才显得格外耀眼。

如果说所罗门的祷告成为《列王纪》的属灵高峰已够令人意外,那么这篇祷告的神学深度更是令人惊叹。在神学深度上,它与哈拿、以斯拉、尼希米的祷告比肩;但论及广度与远见,则更胜一筹。作为对摩西所设立神学方向(尤其体现在《申命记》中)的回应与延伸,这篇祷告几乎无与伦比。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尽管祷告的背景是圣殿落成,所罗门却几乎没有提及圣殿的建筑或器具的奉献,也没有谈到日常运作的细节。他的祷告聚焦于圣殿在未来国家属灵历程中要承担的角色。是一篇既充满神学深度,又洋溢着虔诚信仰的经典祷文。

神的信实

所罗门的祷告(22–26 节)像圣经中几乎所有的祷告一样,根基都建立在那位立约、守约之神的信实之上。换句话说,圣经中的祷告,归根结底是在恳求神成就祂所应许的事。虽然祷告常常包含赞美与认罪等元素,但祷告的核心,总是向神呼求:求祂照着自己的应许行事。

从祷告一开始,这一点就十分明显:在 23–26 节中,所罗门并没有从圣殿的建成谈起,而是回到耶和华曾赐给他父亲大卫的应许,就是记录在《撒母耳记下》7 章中的应许。圣殿的建立只是为了承载那更大的计划,即神要在大卫的后裔中兴起一位受膏者,一位弥赛亚君王。所罗门明白,这位受膏者的降临,不仅远超建殿的意义,也为圣殿本身赋予了真正的神学背景。

正是这一思想,为耶稣与使徒的宣告奠定了基础。耶稣既是大卫的君王,也是那真正的会幕与圣殿。接着,所罗门把祷告的焦点转向对神本身的认识。

神的同在

所罗门在祷告中大量借用了《申命记》4 章的语言(尤其是 32–40 节),开始思考神命令建造圣殿、并应许在其中与祂子民同在的意义。于是他在《列王纪上》8:27 发出关键性的疑问:“神果真住在地上吗?”这个问题触及了神的超越性(transcendence)与临在性(immanence)。和摩西一样,所罗门坚持认为神的超越与临在同样重要。这位坐在宇宙宝座的至高之神,同时也是在圣所中与子民亲近的神。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 28–30 节中,所罗门似乎颠覆了整个献祭制度。虽然圣殿即将成为每日繁复流血祭祀的中心,但所罗门的祷告中竟完全没有提及献祭。他所求的,是神垂听祂子民的祷告,并赦免他们的罪(30 节)。我认为,这明确地揭示了旧约献祭背后的神学实质:最终带来罪得赦免的,并不是公牛和山羊的血。赦免乃是出于神的恩典,因着祂子民的祈求与信心而临到。

列国与以色列的未来

令人惊讶的是,在 41–43 节中,所罗门的祷告视野突然扩展到列国。这一段的思路,与《申命记》4:5–8 极为相似:外邦人因听闻神在出埃及事件中为以色列所行的大事,而被吸引来寻求祂。所罗门说,这些外人要来“向这殿祷告”(王上 8:42)。

接着,所罗门向神陈明他祷告的终极目的:“使地上万民都知道你的名,敬畏你,像你的民以色列一样;又使他们知道我所建造的这殿是称为你名下的。”(43 节)换言之,圣殿的建立是实现神在《创世记》12 章对亚伯拉罕应许的关键一步,也是以色列成为列国之光的重要环节(参赛 42:6,49:6)。

祷告的最后一部分(44–45 节),所罗门的焦点又回到一个更宏观的问题:以色列将来在应许之地的命运,以及有一天圣殿(乃至耶路撒冷)可能会失落、被毁的结局。所罗门似乎已预见这一切,但他仍然坚信,即使失去一切——甚至圣殿,与神的联结才是真正关键。所罗门恳求神,让以色列民“向自己的地,就是你赐给他们列祖之地和你所选择的城,并我为你名所建造的殿祷告。”(48 节)

所罗门深知,那位在出埃及时施行拯救的神(51 节)绝不会撇弃祂的子民。祂必垂听他们的呼求,再次将他们带回家。那将是一场新的“出埃及”。所罗门把这盼望的根基,稳稳地立在神藉着摩西所立的约上(53 节)。

所罗门的祷告,是《申命记》神学在以色列历史关键时刻的一次鲜活体现。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所罗门几乎淡化了圣殿建筑本身的意义,而把焦点完全放在那位立约的神身上。这段祷告在所罗门的故事中、乃至在整个《列王纪》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后来以色列人的败坏、以及导致巴比伦被掳的悲剧,提供了一幅深刻的神学注解。

但更重要的是,这篇祷告就像旧约中许多祷告一样,呼吁我们向那位拯救的神呼求:求祂信守自己的应许,聚集属祂的子民,引领他们归家,最终抵达新天新地。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The Most Stunning Prayer in the Old Testament.

J. Gary Millar(J. 盖瑞·米勒) 现任昆士兰神学院院长。他出生于贝尔法斯特,最初在家乡攻读化学,后前往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研读神学,并在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申命记》的论文已出版(即《新圣经神学研究》(New Studies in Biblical Theology)系列中的《现在选择生命》(Now Choose Life )。在移居布里斯班并领导昆士兰神学院之前,盖瑞曾在爱尔兰北部和南部担任牧师共十七年,期间深度参与了教会的复兴与植堂事工。他近期的著作是《福音派圣经神学注释》(Evangelical Biblical Theology Commentary series )系列中关于《申命记》的卷册。
标签
应许
所罗门
卡森中心
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