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原文发布后(首次发表于 2018 年 9 月 20 日)收到了来自读者们的热烈反馈,我们非常感谢读者提供补充信息并指出原文中错误。以下是修订后的版本。
“为耶稣赢得澳大利亚”是“觉醒澳大利亚”(Awakening Australia)活动的口号。这一活动旨在联合各个教派,共同完成一个使命:为澳大利亚带来复兴。他们相信,神明确告诉他们,2018 年将有 10 万澳大利亚人归向神。他们正在“发起一项全国性的祷告使命,为我们的家人、朋友和国家的救赎祈祷”。尽管复兴、合一和全国性的祷告是基督徒的美好目标,但我无法支持“觉醒澳大利亚”这一事工。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分享我对这一运动的担忧。
作为一名澳大利亚牧师,我也热切希望看到澳大利亚教会的复兴。然而,正如伊恩·默里(Iain Murray)所言,复兴与复兴主义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前者来自神,后者则是人为的。我对“觉醒澳大利亚”的主要质疑在于,它是极端灵恩派“神迹奇事”运动的一部分,而该运动的中心位于美国加州雷丁市的伯特利教会(Bethel Church)。事实上,伯特利教会的领袖比尔·约翰逊(Bill Johnson)正是“觉醒澳大利亚”的主要讲员。
如果你访问伯特利教会的官网(bethelredding.com),他们的使命一目了然:为雷丁市乃至全世界带来复兴。他们自视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复兴资源与装备中心”,并在全球范围内举办各种“复兴”大会和集会。例如,在新加坡举办的“国度入侵”(Kingdom Invasion)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参与,而今年晚些时候的“觉醒澳大利亚”也将如此。伯特利还创办了“伯特利超自然事工学校”(Bethel School of Supernatural Ministry,简称BSSM),专门教授人们如何行神迹并推动复兴。BSSM在全球催生了数百所类似的学校,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墨尔本及其他城市。但伯特利所说的“复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根据比尔·约翰逊(Bill Johnson)的说法,“复兴是基督的能力最有可能显现的氛围”。[1] 他认为,神迹奇事对于彰显神的荣耀和本性是必不可少的。他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展示神的超自然能力,就不可能充分见证神。”[2] “当神迹缺席时,神的荣耀也随之缺席。”[3] 约翰逊认为,教会辜负了世界,因为我们没有向世人展示足够的神迹奇事。基督徒对世界负有责任,而他所说的责任就是通过神迹奇事让人们遇见神。[4] 对约翰逊来说,救赎并不是神的“终极目标”,而只是他的“当前目标”。[5] 神在地上的终极目标是“让圣灵充满信徒”,因为“让我们进入天堂并不像让天堂进入我们那样具有挑战性”。[6]
约翰逊对神迹奇事的追求,导致了一种将经验凌驾于圣经之上的危险倾向。他认为,神“想带我们走得更远,而我们只能通过跟随神迹到达那里。我们目前对圣经的理解只能带我们走到这一步”。[7] 约翰逊鼓励基督徒不要再专注于“保护自己免受欺骗”,而应该“对祂的渴慕必须体现在我们对属灵恩赐的热切追求中”。[8] 他批评教会“以一种缺乏圣灵影响的、纯理性的方式理解圣经”,这导致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9] 相反,他告诉我们:“要跟随祂,我们必须愿意走出已知的领域——超越我们所知道的。”[10]
比尔·约翰逊坚信,神的意图总是想立刻医治每一个人。这种信念催生了一种释经法,他简洁地总结为“耶稣是完美的神学”。[11] 约翰逊认为:“耶稣医治了所有来到祂面前的人。接受任何其他标准,就是将圣经降低到我们的经验水平,并否认那位永不改变的神的本性。”[12] 他教导说,耶稣是神品格的完美启示。在实践中,这意味着将四福音书视为圣经中的“正典中的正典”。耶稣的生平与事工成为解释圣经其他部分的框架。圣经其他部分中关于神的真理,都次于我们在福音书中看到的耶稣的榜样。约翰逊对约伯记问题的回应颇具启发性:
有人会问:“那约伯呢?”我告诉他们:“我不是约伯的门徒;我是耶稣的门徒。”约伯是问题;耶稣是答案。如果我读了《约伯记》,却没有引导我走向耶稣,那我就从未理解这个问题。律法和先知书的存在是为了让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这种意识为以色列人预备了一位救主。如果以忽略耶稣基督所展现的父神的完美启示为代价,回到律法和先知书的标准,那就是陷入了极端的傲慢。这让我们重新回到掌控的位置,只做人力所能及的事——并称之为事工。[13]
然而,在另一些场合,约翰逊却以旧约中那些“陷入罪和欺骗”[14]的人物为例,为 20 世纪 50 年代复兴运动中失足的领袖辩护:
如果你害怕读到那些后来陷入罪和欺骗的人(其中一些人以悲剧收场),那就不要读基甸、参孙、所罗门的《箴言》和《雅歌》。这些书的作者最终也以悲剧告终。我们必须学会‘吃肉吐骨头’。”[15]
当然,我们可能会注意到,参孙并不是在晚年才陷入罪的——他一生都在犯罪。如果我们以他为榜样,我们就可以为任何事情找到借口。约翰逊混淆了旧约的描述性文体与新约的规范性教导。
当某个宗教运动认为圣经的文字需要改进时,这通常不是什么好兆头。然而,伯特利教会却试图通过《激情译本》(The Passion Translation)来实现这一点。该项目只有一位译者——布莱恩·西蒙斯(Brian Simmons),他声称自己发现了“其他译本中缺失的神的爱之语言”。[16] 西蒙斯表示:“我们在这个项目中所做的,是让文字直接穿透人的灵魂,越过我们头脑的防线,直达我们的灵。”[17] 安德鲁·谢德(Andrew Shead),摩尔神学院(Moore Theological College)的旧约与希伯来语系主任,同时也是《新国际版圣经》(NIV)圣经翻译委员会的成员,为福音联盟神学期刊(Themelios)撰写了一篇关于《激情译本》的深度评论。[18] 谢德指出,西蒙斯试图为英语读者重新引入圣经的激情与火热,却“完全放弃了文本的准确性,随意处理原文语言,并在文本中加入了大量新内容,使其比原文至少长了 50%”。[19] 谢德总结道:“结果是一部极具宗派色彩的译本,它不再属于圣经的范畴;通过伪装成圣经,它可能会将整个教会束缚在一位假神的桎梏中。”[20]
当约翰逊看到福音书中耶稣所行的神迹时,他看到的不是神圣力量的独特显现,而是每个基督徒都应效仿的榜样。约翰逊认为,耶稣“是作为一个与神关系正确的人,而不是作为神,来行神迹、奇事和异能的。如果祂行神迹是因为祂是神,那么这些神迹对我们来说就是不可企及的。但如果祂是作为人行这些事,那我就有责任追求祂的生活方式”。[21] 约翰逊还教导了“信心话语运动”(Word of Faith)中常见的观点,即耶稣是重生的。[22] 但或许他最令人反感的教学是,耶稣“在完成天父交给祂的任务时,放下了祂的神性”。[23] 这一教导基于《腓立比书》2:5-7,与 19 世纪末在德国和英国兴起的“虚己论异端”(Kenosis Heresy)惊人地相似。虚己论神学家认为,基督在地上作为人时,“倒空了自己”的部分神圣属性,如全知、全在和全能。[24] 尽管伯特利教会在他们的诗歌中似乎敬拜耶稣为神,但他们对于道成肉身的基督的理解是:祂在地上行走时并不完全具有神性。
(关于此问题的更新,请参见下文的后记)
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比尔·约翰逊是否在教导另一种福音?在讲解《加拉太书》第 1 章时,约翰逊说:“有些人认为保罗身上的刺是神允许或带来的疾病。这是一个不同的福音。耶稣没有示范这一点,也没有教导这一点。”[25] 根据约翰逊的说法,任何教导神会让人生病的都是在传另一种福音。在同一篇讲道中,约翰逊公然宣称,如果一个福音宣告没有伴随着神迹奇事,那就是“另一种福音”。通过这种方式,约翰逊与基督徒两千多年来对神和福音的历史性理解拉开了距离。
约翰逊将他对福音的理解归功于约翰·G. 雷克(John G. Lake),后者认为福音触及人的全人——灵、魂与体,并称之为“三重救赎”(Triune Salvation)。[26] 约翰逊主张:“耶稣通过祂在十字架上的救赎工作,摧毁了罪、疾病和贫穷。在亚当和夏娃受托治理大地时,他们没有疾病、贫穷和罪。如今我们已恢复到祂最初的旨意中,难道我们还能期待更少吗?毕竟,这被称为更美的约。”[27] 可以合理推断,约翰逊教导的福音需要神迹奇事和奇妙的身体医治来验证其真实性。任何低于这一标准的都是“另一个福音”。讽刺的是,我怀疑他的大多数追随者是否能够达到约翰逊所炮制的福音定义。事实上,我甚至怀疑他自己是否能达到他所设定的标准。
对神迹奇事的追求导致伯特利教会出现了一系列怪异甚至亵渎的灵修实践。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例子之一是他们声称,神的“荣耀云彩”(Shekinah Presence)经常在他们的敬拜聚会中显现。你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荣耀云彩”的视频,这些云彩由金粉组成,看起来非常像你在当地工艺品店可以买到的闪粉。他们还报告说,在敬拜聚会中会出现羽毛,他们声称这些羽毛属于天使。贝妮·约翰逊(Beni Johnson,比尔的妻子)和其他伯特利领袖实践了一种称为“坟墓汲取”(grave sucking)或“坟墓吸收”(grave soaking)的仪式,他们躺在已故著名基督徒的坟墓上,吸收他们认为存在于这些圣徒遗骨中的恩膏。贝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照片,显示她在C. S. 路易斯等人的墓前做“坟墓吸收”仪式。[28]
在伯特利,许多实践被冠以“先知性”的名义。这包括“先知性卡片”(prophetic cards),类似于塔罗牌,由墨尔本的一个相关事工实践。[29] 还包括先知性舞蹈、绘画、击鼓,甚至还有所谓的“命运裤子”(Destiny Pants),据称可以“增强你对神同在的意识,并帮助你成为周围人遇见天堂信息的行走见证”。[30] 预言还被用于外展活动,即所谓的“寻宝行动”(Treasure Hunts)。[31]
贝妮·约翰逊教导说,天使有多种类型(传信天使、医治天使、火焰天使),但它们目前处于休眠状态,需要有人来唤醒它们。[32] 那么,如何唤醒天使呢?你需要吹响号角(shofar),并大声喊“醒醒吧!醒醒吧!”。[33] 伯特利运动中的人们相信,让死人复活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一些伯特利学生组成了“复活死人团队”(Dead Raising Team)。[34] 他们甚至前往停尸房练习复活死人。他们还收听广播,试图赶在救护车之前到达事故现场,以便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复活死者或医治伤者。[35] 但从各方面来看,他们至今尚未成功复活过一具尸体。《今日基督教》报道,2008 年,两名伯特利学生卷入了一起事故,导致一名男子被困在 200 英尺高的悬崖底部。[36] 学生们认为这名男子已经死亡,于是试图通过祷告使他复活。[37] 他们等到第二天早上才呼叫紧急服务。[38] 幸运的是,这名男子幸存了下来,但不幸的是,他仍然瘫痪。[39]
伯特利领袖比尔·约翰逊和克里斯·瓦洛顿(Kris Vallotton)还教导“天堂的物理学”(The Physics of Heaven),声称这是一种“探索隐藏在声音、光、振动、频率、能量和量子物理中的神奥秘”的方式。[40] 他们宣称:“神使用这些不同的创造表达方式,带领我们进入五旬节的丰盛。”[41]
伯特利运动的危险之处在于,他们通过音乐事工扩大了影响力。耶稣文化和伯特利音乐创造了一种可以与新颂教会(Hillsong)媲美的敬拜音乐品牌。《今日基督教》报道,他们的一张现场专辑曾在iTunes上排名第一,甚至超过了阿黛尔(Adele)、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和酷玩乐队(Coldplay)。[42] 我担心耶稣文化就像一种灵性的“入门毒品”,将年轻且缺乏经验的基督徒引入一个充满错误教导、不符合圣经的实践和属灵灾难的世界。
我对即将举行的“觉醒澳大利亚”活动感到担忧。该活动邀请了比尔·约翰逊作为主讲人,而其创始人本身也是一位伯特利宣教士和前牧师。这一活动可能会对数千名毫无戒心的澳大利亚人造成极大的困惑和属灵伤害。对于那些以复兴为名支持这一活动的人,我想问一个问题:“觉醒的代价是什么?”如果追求觉醒意味着妥协福音并推广错误教导,那么这种觉醒还值得追求吗?我想起耶稣在《马太福音》18:6 中的话:
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
我们为这些错误道歉,并已在此版本中进行了修正。我们感谢那些花时间指出这些错误的读者。
——澳大利亚福音联盟编辑与陈维善(Stephen Tan)
在本文发布后,陈维善(Stephen Tan)与其他几位牧师会见了本·菲茨杰拉德(Ben Fitzgerald,伯特利宣教士及“觉醒澳大利亚”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讨论了他们的担忧。菲茨杰拉德牧师特别强调,“觉醒澳大利亚”并非伯特利教会的活动,他本人及伯特利教会均不认可“坟墓汲取”这一行为。
我们欢迎这些声明,但问题依然存在。根据“觉醒澳大利亚”的Facebook页面,伯特利教会计划派遣 150 至 200 名成员参与墨尔本的活动——这似乎表明他们的参与程度相当高。与此同时,美国福音联盟的乔·卡特(Joe Carter)指出,比尔·约翰逊关于从基督徒前辈那里得到“未被照管”的属灵恩膏的言论令人费解。
关于虚己论问题,本·菲茨杰拉德向陈维善展示了比尔·约翰逊的文本,其中明确表示他相信“耶稣从未停止成为神。祂永远是神。”我们再次欢迎这一澄清,但很难理解他如何将这一观点与他其他公开言论相协调。更重要的是,我们仍然担心他的论点削弱了基督的独特性。耶稣的神迹首先不是让我们效仿的榜样,而是祂与天父独特关系的见证(例如《约翰福音》2:11,参1:14)。当耶稣使死人复活时,我们的反应不应该是“我也能做到!”,而是应当像尊荣天父一样尊荣祂(约 5:23)。关于耶稣如何行神迹的合理问题,不应分散我们对祂作为永恒神子身份的注意力。更多相关内容,请参见澳大利亚福音联盟的讨论(链接1、链接2、链接3)。
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此链接。
[1] 比尔·约翰逊(Bill Johnson),《当天堂入侵地球》(When Heaven Invades Earth),(Shippensburg: Treasure House, 2003),119 页。
[2] 比尔·约翰逊,《当天堂入侵地球》,119 页。
[3] 比尔·约翰逊,《当天堂入侵地球》,124 页。
[4] 比尔·约翰逊,《当天堂入侵地球》,137 页。
[5] 比尔·约翰逊,《当天堂入侵地球》,137 页。
[6] 比尔·约翰逊,《当天堂入侵地球》,137 页。
[7] 比尔·约翰逊,《当天堂入侵地球》,142 页。
[8] 比尔·约翰逊,《当天堂入侵地球》,112 页。
[9] 比尔·约翰逊,《当天堂入侵地球》,76 页。
[10] 比尔·约翰逊,《当天堂入侵地球》,76 页。
[11] http://bjm.org/qa/does-god-ever-cause-sickness/,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12] 比尔·约翰逊,《当天堂入侵地球》,115 页。
[13] http://bjm.org/qa/does-god-ever-cause-sickness/,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14] 比尔·约翰逊,《当天堂入侵地球》,103 页。
[15] 比尔·约翰逊,《当天堂入侵地球》,103 页。
[16] https://www.thepassiontranslation.com/,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17] https://www.thepassiontranslation.com/,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18]http://themelios.thegospelcoalition.org/article/burning-scripture-with-passion-a-review-of-the-psalms-passion-translation,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其他关于《激情译本》的批评性评论,请参见http://readingthepassionbible.com/。
[19]http://themelios.thegospelcoalition.org/article/burning-scripture-with-passion-a-review-of-the-psalms-passion-translation,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20]http://themelios.thegospelcoalition.org/article/burning-scripture-with-passion-a-review-of-the-psalms-passion-translation,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21] 比尔·约翰逊,《当天堂入侵地球》,29 页。
[22]https://thinktheology.co.uk/blog/article/on_throwing_the_baby_out_with_the_bethelwater,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23] 比尔·约翰逊,《当天堂入侵地球》,79 页。
[24] 古德恩(Wayne Grudem),《系统神学》(Systematic Theology),550 页。
[25] 比尔·约翰逊,《神迹的要求》(The Requirement of Miracles),2011 年 12 月 11 日,ibetheltv.com,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26] 比尔·约翰逊,《当天堂入侵地球》,33 页。
[27] 比尔·约翰逊,《当天堂入侵地球》,33 页。
[28] https://pulpitandpen.org/2018/04/19/bethel-pastor-contradicts-bill-johnsons-narrative-infamous-grave-sucking/,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29] https://www.bethel.com/about/christalignment/,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30]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228104713/https://store.theresadedmon.com/collections/clothing/products/designer-leggings_isnt-she-lovely,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31] https://www.bethel.com/testimonies/gods-treasure-hunt/,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32] http://www.benij.org/blog.php?id=1,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33] http://www.benij.org/blog.php?id=1,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34] https://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16/may/cover-story-inside-popular-controversial-bethel-church.html,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35] https://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16/may/cover-story-inside-popular-controversial-bethel-church.html,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36] https://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16/may/cover-story-inside-popular-controversial-bethel-church.html,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37] https://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16/may/cover-story-inside-popular-controversial-bethel-church.html,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38] https://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16/may/cover-story-inside-popular-controversial-bethel-church.html,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39] https://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16/may/cover-story-inside-popular-controversial-bethel-church.html,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40] https://www.destinyimage.com/products/physics-of-heaven,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41] https://www.destinyimage.com/products/physics-of-heaven,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42] https://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16/may/cover-story-inside-popular-controversial-bethel-church.html,访问日期:2018 年 9 月 7 日。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澳大利亚福音联盟英文网站:At What Price Awakening? Examining the Theology and Practice of the Bethel M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