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一次感到受责备是什么时候?对我来说,受责备大概是最令人难受的一种体验了,就像我的情感被刺了一刀,或是挨了一记重击。那种被指控、被定罪的感觉,仿佛在说你出了问题,让人无处可逃。谁会喜欢这种感受呢?
然而,保罗在《提摩太后书》三章中告诉我们,责备其实是圣经带给我们的宝贵益处之一(16-17 节):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圣经新译本译作“责备”)、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合乎圣经的责备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神特意赋予它的一个重要目的,责备与教导、归正和教导人学义一样重要。既然圣经具有责备的功用,我们就应当用圣经来彼此劝诫,也应当期待在读经或听道时被神的话语责备。你最近在读圣经或听讲道时,可曾向神祷告说:“主啊,求你责备我”?
翻开圣经,我们会发现责备无处不在:耶稣毫不留情地指责法利赛人是粉饰的坟墓、瞎眼的领路人(太 23);他责备门徒“小信”(太 8:26);先知们不断谴责以色列人拜偶像、行淫乱,背叛拯救他们的耶和华;保罗严厉责备加拉太人被迷惑(加 3:1),也责备哥林多人幼稚如婴孩(林前 14:20)。这些责备精准地剖开人错误的思想和混乱的认知。它主要针对人的信念和理解。责备通常很扎心,就是要你注意到自己错在哪,逼你正视问题。
每当我读到这些责备的话语时,都会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这些话是否也戳中了我的痛处?有时确实如此,有时则不然。但若圣经的责备确实击中要害,那就说明是我错了,圣经是对的。要让责备真正发挥作用,我必须首先承认圣经对我的思想和信仰拥有至高权威。如果我不承认圣经是神的话语,当我的观点与圣经冲突时,我反而会去质疑圣经,毕竟人总是本能地认为自己是对的。保罗说圣经具有责备的功用,这句话本身就预设了圣经对所有人类思想(包括我的)都具有最高权威。当圣经责备我时,那正是神在亲自责备我。
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实用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从读经中获益。若是一段经文要责备我,不一定要用严厉的措辞,只要它指出了我的想法存在不足或错误,那就是在责备我。责备的关键在于揭示我内心所信与圣经真理之间的差距,责备就发生在这个差距之中。
我发现读经时问自己几个问题很有帮助:这段经文和我的想法一致吗?如果不一致,谁是对的?是神还是我?如果让我来表达这个观点,我会怎么说?这反映了我思想上存在哪些偏差?
一旦明白圣经的责备功能后,我就知道不要总是回避那些让我不舒服的经文。如果我只选择读那些让我感到心安的段落,很可能是在刻意避开那些挑战我想法的内容。但圣经就是要责备我们的,这个事实本身就应该责备我们这种回避的态度。我们应当以开放的心态面对那些让我们不适的经文,因为它们往往正指出了我们最需要面对的问题。
神之所以责备我们,是因为他爱我们:“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启 3:19)。任何错误的观念都会损害我们与神的关系,也会影响我们在这个复杂世界中的忠心见证。因此,即使神的责备有时像一记重拳,我们也应当欣然接受。
对于那些肩负教导神真理之责的人而言,劝诫往往包含着必要的责备。《提多书》1:9 告诉我们,长老不仅要能用纯正的道理劝勉人,也要能驳倒那些反对真理的人。因此,当我们讲道或与人分享圣经时,应当善用其责备的功用。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真正了解对方的想法。他们需要的责备,可能与这段经文最初针对的情况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我们责备他人时,必须出于神的爱,而非带着怨恨、报复心理,或是论断者的骄傲。
责备确实会让人很扎心,但正如《箴言》27:6 所言:“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余。”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澳大利亚福音联盟英文网站:Rebuk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