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给汤米写信,17 岁的他在新泽西海岸冲浪时不慎摔断颈椎,导致四肢瘫痪。从此以后,他将不得不在轮椅上度过余生,无法再使用双手双脚。在所有改变人生轨迹的伤害中,四肢瘫痪无疑是最严重的。
写到一半时,我停了下来。在信中描述汤米在康复过程中即将面临的重重困难时,想到等待他的一切,我内心无比沉重。这种感受我太熟悉了,即使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那种痛苦的滋味仍历历在目。泪水从眼角悄然滑落,我哽咽着祈祷:“主啊,汤米该怎么熬过这一切?他要如何继续前行?求你怜悯,帮他找到你!”
汤米正面临着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挑战。我想他现在的感受,大概就像这幅素描所表达的那样吧(右图)。这是我在康复期间用嘴咬着炭笔画的一幅画的复制品。虽然在抑郁期间我把原作撕毁了,但这幅素描道出了我的一切:“神啊,这就是我今后的人生吗?你真的指望我能承受这一切吗?”
然而,我挺过来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圣灵在我身上成就了这个奇迹。直到今天,我已经这样生活了整整五十年。
就像汤米一样,我也曾是那个 17 岁的青年,一想到要拖着残障之躯生活就觉得生不如死。我曾如此痛恨自己的瘫痪,甚至会驾驶电动轮椅一次又一次地撞向墙壁,直到把墙面撞裂。那段时间,我结识了一些损友,跟着他们用威士忌配可乐来麻痹自己的抑郁。我只想彻底消失,只想了结自己的生命。
但时间改变了一切——再加上祷告、那些注目天堂朋友们的关爱,以及对圣经的深入学习。这些都让我逐渐明白,生命中确实有比用两腿走路、用双手做事更为重要的东西。这话听起来或许难以置信,但我情愿像现在这样坐在轮椅上而认识耶稣,也不愿站立自如却没有祂的指引。每当我试图向他人解释这种感受时,总是不知从何说起。
但有一点我非常确信:每当我向像汤米这样的人传递来自基督的勇气与力量时,我就会感到无比充实。与他们一同承受痛苦真是好的无比。更重要的是,我能以《哥林多后书》1:6 中所说的方式,在灵里和他们一起受苦:“我们受患难呢,是为叫你们得安慰,得拯救。”问我能为汤米的安慰和救赎做些什么吗?当然能。
如今我所做的,正是当年那些睿智的基督徒朋友们为我所做的事情。回到上世纪 70 年代初,当我开始认真思考基督在我生命中的地位时,我的朋友们并没有简单地向我灌输圣经真理,说什么“你要相信这个”,“为你的试炼感到喜乐吧”,”这对你大有益处“之类的话。相反,他们仿佛把自己的属灵血管接到我的灵里,源源不断地向我受伤的心灵输送着温暖与关爱。“怜悯”(compassion)一词中,“com”的意思是“一起”,“passion”则意味着“基督的受难”。他们确实就像基督一样,在我最艰难的时刻与我并肩同行。在他们眼中,我不是一个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而是一个真诚的朋友。
记得有天晚上,几位来自青年生命团(Young Life)爱好唱歌的朋友带我去巴尔的摩市区夜游。我们最后来到了市中心的火车站——那是一座恢弘的建筑,地面铺着华丽的石灰岩,四周耸立着气势磅礴的大理石柱,头顶是优雅的拱形穹顶。我们找了个角落开始合唱,悠扬的歌声在整个车站回荡。这时,一位神情严肃的保安走了过来,命令我们离开:“看到‘禁止闲逛’的牌子了吗?都已经晚上 11 点了,你们这些年轻人不该在这里。”说完,他又指着我厉声喝道:“还有你,赶紧把那个轮椅放回原处!”
“可是先生,”我忍不住解释道,“这是我自己的轮椅啊。”他却不耐烦地呵斥我,让我别顶嘴,赶紧把轮椅放回去。当我们都笑起来时,他这才意识到自己闹了个大笑话。那天晚上回家后,有位朋友单膝着地,蹲在我的轮椅旁边说:“琼尼,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你说‘我的轮椅’。真为你感到高兴,你这样做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困扰。”
就这样,我学会了接纳困境,视它为生命中的朋友。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好。
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和这群朋友一起深入研读圣经成了我生活的重心——我们主要研究上帝的品格,特别是祂的主权。关于那场改变我一生的意外,我始终想弄明白:这一切最终是否出于祂的旨意?如果是,为什么祂不阻止这场事故的发生?在马里兰州老家的农舍里,我们围坐在那张大餐桌旁,一起钻研洛林·伯特纳(Loraine Boettner)的《改革宗预定论》(The Reformed Doctrine of Predestination),还有钟马田、梅钦(J. Gresham Machen)和巴刻等人的著作。
如今想起当时用嘴咬着辅助棒,在琴谱架上翻动这些书页的情景,我都不禁莞尔一笑。经过数十年的求知历程,伴随着瘫痪、病痛和癌症的煎熬,我终于能够发自内心地说:“我受苦是与我有益,为要使我学习你的律例。”(诗 119:71)苦难带给我们的益处数不胜数,相信很多人都已经铭记于心:上帝借此让我们效法基督(罗 8:28-29),磨炼我们的耐心(罗 5:4),像炼金一样锻造我们的信心(彼前 1:7),让我们对天堂怀有更加热切的期盼(雅 1:12)等等。
然而,如果要我说苦难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我会说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得以看清真实的自己——原来我并不是自以为的那个品德高尚的人。苦难一次次把我从骄傲的高台上击落。有时候,当脊柱侧弯引发的剧痛难以忍受时,我会忍不住小声抱怨,暗示上帝给我的负担太重了。等到疼痛减轻后,我又会为自己辩解:“主啊,那不是真正的我,我不是那样的人。”
但那就是真实的我,就是我最真实的样子。
《腓立比书》2:14 就是写给我这样的人的:“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真的要做到事事不抱怨吗?圣经告诉我们这是可能的,即使对于像我这样同时与绝症和慢性疼痛抗争的老瘫痪病人来说也不例外。但我明白,罪越少,心中的基督就越多,这一切的磨练都是值得的。
上帝拯救的计划核心,就是要不断地把我从罪和自我中救拔出来。使徒保罗称之为“福音⋯⋯你们若持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就必因这福音得救”(林前 15:1-2)。这样的拯救,我每时每刻都需要。脱位的髋关节和弯曲的脊椎就像忠实的牧羊犬,不停地在后面追赶着我,驱使我走向加略山,在那里,我要向耶稣为之舍命的罪彻底死去。当然,要成为上帝预定中那个荣耀的我,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感恩于这副瘫痪的身体,因为它一直在推动我“向着标竿直跑”(腓 3:14)。
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苦难并未夺走我的欢乐。我敢说,你很难找到一个比我更快乐的跟随耶稣的人了。瘫痪越是帮我挣脱罪的捆绑,内心的喜乐就越发充盈。我无法描述有多少个夜晚,当我躺在床上动弹不得,疼痛交加,僵硬无比,却仍含着泪水轻声呢喃:“主耶稣啊,我真的好喜乐,在你里面我无比喜乐!”上帝只按照祂的方式赐下喜乐,而这种方式要求我们或多或少都要像祂的儿子一样经历苦难。对此,我心甘情愿。
半个世纪的瘫痪生活,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这场属灵争战的重大意义。每当我在困境中感到不安时,我仿佛能听到撒但像当年质疑约伯那样嘲讽上帝:“你看看她,怎么样?她根本不是真心信靠你。你再用更多的痛苦考验她,就能看清她的真实面目了!”当魔鬼一直坚称上帝的子民只在顺境时才愿意事奉祂时,我有如此莫大的荣幸来证明他是错的。置身于宇宙间最强大力量交锋的战场上?靠着上帝的恩典,我从不退缩。
回到上世纪 70 年代,我的查经小组伙伴史蒂夫·埃斯特斯(Steve Estes)跟我分享了一句话,这十几个字奠定了我此后的人生道路:“上帝允许祂所憎恶的事发生,为要成就祂所喜悦的事。”史蒂夫是这样解释的:“琼尼,上帝允许很多祂并不赞同的事情发生。比如说,上帝憎恨那些导致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折磨、不公和背叛。但祂允许这一切发生,最终使世上最大的谋杀案反而成为人类得救的唯一道路。同样地,上帝也痛恨脊髓损伤,但祂允许这事发生在你身上,是为了在你和他人生命中彰显基督。这就像约瑟对他的兄弟们说的:‘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 50:20)。
为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是的,正因如此,我不能把这个见证藏在斗底下。当前太多像汤米这样的残障人士正在绝望中挣扎。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写《上帝在哪里》(Joni) 这本书和拍摄《琼尼》(Joni) 这部电影。后来,越来越多特殊需求家庭开始向我寻求帮助,他们问我:“我该如何帮助患有脑瘫的孩子走出抑郁?”“为什么上帝不医治所有的病人?”“怎样才能让教会参与进来?”等等问题,于是我创立了“琼尼与朋友们”(Joni and Friends)机构。我想要向这些人展示福音的真实模样,就像当年那些在苦难中与我同行的朋友们为我做的那样。
如今,每天当我坐着轮椅进入“琼尼与朋友们国际残障中心”(Joni and Friends International Disability Center)时,我都在努力让这副瘫痪的身体发挥最大的服侍价值。今年夏天,我们将在美国举办二十七场家庭退修会,在资源匮乏的国家举办二十三场,帮助数以千计的特殊需求家庭认识基督。我们“世界轮椅事工”(Wheels for the World)团队中的基督徒康复治疗师将在四十多个国家开展服务,分发圣经,传扬救恩信息,并为有需要的残障人士量身定制轮椅。数百名参与我们“为生命而战”(Cause4Life)项目的实习生将在海外孤儿院服务,帮助人们认识到脊柱裂并非什么巫术诅咒,残疾也并非比死亡更糟糕的事情。认识耶稣带来的喜乐是好的无比的,为能成为祂的朋友,付出任何代价都值得。
上周,我和丈夫肯在阿拉巴马州参加“琼尼与朋友们”的家庭退修会。当我们在熙熙攘攘的大食堂用午餐时,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抱着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孩子来到我面前。她望着周围热闹的人群,问道:“琼尼女士,你是否想过,如果不是当年那场跳水事故,这一切可能都不会发生?”
我笑着回答说:“这正是为什么我每天都要为这张轮椅感谢上帝。”等她离开后,我凝视着食堂里温馨的场景,突然有了一种上帝视角的感悟:她说得对啊......我究竟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
这一切都源于上帝和祂的恩典——这不仅仅在漫长岁月中,更在每一个微小时刻。这恩典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如同踏脚石一般,带领你从一个经历走向另一个经历。这恩典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渐渐冲淡了曾经的痛苦记忆。直到这个七月的清晨,当我回首往事,才恍然看到上帝在这五十年间成就的种种奇妙之工。
恩典抚平了过往伤痛的棱角,让我们能够注目永恒。留在我们心中的,是一份深厚的平安,坚定的喜乐,和坚不可摧的信心。
这就是上帝在这五十年中为我们编织的生命故事——虽然艰难,却处处透着美好。这一切的改变是何时发生的?我也说不清楚,但我由衷地为此感谢主耶稣。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Reflections on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My Diving Acci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