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研究教会建立的最初几个世纪里三位一体教义的发展。
本文将概述基督教三位一体教义在基督教会建立最初几个世纪里的发展历程,最后提出它带给当今基督徒的一些反思。
德国神学家和教会历史学家阿道夫·冯·哈纳克(Adolf von Harnack,1851-1930 年)的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基督教教义的发展“是希腊精神在福音土壤中的成果”。(《教义史》[History of Dogma],卷一,17 页)哈纳克认为,早期教会中的三位一体教义放在按照圣经所理解的神身上是牵强附会的。但事实恰恰相反,早期教会持三位一体的观点是因为圣经启示了三位一体。使徒对耶稣位格和工作的见证,旧约对神主权工作的宣告和先知的期盼,以及在教会生活中(和旧约字里行间)圣灵工作的经历和见证,都揭示了神的三位一体特性。早期教会通过思考圣经、基督的位格和工作,逐渐建立了对三位一体的认识。这样的认知体现在敬拜、神学反思和教牧鼓励中。虽然“三位一体”这个词本身是个新词汇,但相信三位一体之神从一开始就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石。
公元 110 年左右,安提阿的牧师依格那修(Ignatius,约 35——110 年)在将要最终殉道的旅途中写了几封信给不同的教会。虽然他很少准确的引用经文,但他对三位一体的认识明显融合了旧约和新约的内容。他对圣子和圣父关系的肯定甚至带有某种颂歌的性质。在他写给以弗所的信中,可以找到对三位一体形象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表述。依格那修把教会的合一比作合唱,他教导他们“你们要从神那里获得音调,(这样)你们就可以透过耶稣基督而向天父同声歌唱,为了让祂既听到你们,又看到你们所行的善事,就承认你们是属祂儿子的人”。(Letter to the Ephesians 4.2)。依格那修注意到教会是建立在三位一体之根基上的,他描述基督徒是“建造圣殿的石头,已预备妥当要用来建造父神的殿,耶稣基督的起重机即十字架以圣灵为绳索把他们吊到高处”(Letter to the Ephesians 9.1)。士每拿主教坡旅甲(Polycarp the bishop of Smyrna,69-156 年)在依格那修之后几年殉道,殉道前他也表达了他对三位一体的认识:“我借着天上永恒的大祭司——你的爱子耶稣基督——荣耀你,借着祂,透过祂和圣灵,荣耀归于你,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将来的世代”(《坡旅甲殉道记》[Martyrdom of Polycarp],第 14 页)。
与坡旅甲相似,基督教信仰的早期护教者并没有回避对三位一体的认信。雅典的那哥拉(Athenagoras of Athens,约 133-190 年)说:“谁……听到称这些人——这些谈论神是圣父、神是圣子和神是圣灵,且宣称祂们的能力合一而且位格有别的人——称为无神论者,不会感到惊讶呢?”(《为基督徒申辩》[A Plea for the Christians],第 10 页)。游斯丁(Justin Martyr,100-165 年)为他的读者描述了典型的洗礼程序:“(归信者)奉神、天父和宇宙之主,救主耶稣基督以及圣灵的名接受水的洗礼”(《第一护教辞》[First Apology],第 61 页)。在为信仰辩护时,护教家宣称基督教崇拜的是圣经所启示的圣父、圣子、圣灵之唯一真神。谣言以为这是件新鲜事——但这绝非新事,相反,这是从起初通过道成肉身而启示得清晰明了的真理(参约 1:14)。
里昂的爱任纽(Irenaeus of Lyons,约 130-202 年)为“经世三一”(economic Trinity,有别于“内在三一”,指三位一体神的外在工作——译注)做了详尽的辩护,即神格中的成员如何相互关联以及如何与救赎历史关联。三位一体的合作表现为“圣父完美地计划了一切并下达命令,圣子执行这些命令并进行创造,圣灵滋养(所创造的)并使其增长”(《驳斥异端书》[Against Heresies] 4.38.3)。爱任纽所面对的是诺斯底主义的各种教义,他们假定有一个邪恶的创世之神和一个良善的属灵之神以及无数较低级的属灵存在。爱任纽肯定了基督教信仰是一神论,唯一的真神是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基督教不认为有几个神,也不将创造归于邪恶之神,而是肯定了只有一位神,祂是万物的创造者和维系者。这唯一的神以三位一体的形式存在,并密切地参与在救赎人类和宇宙的工作中。
对三位一体的思考一直持续到第三世纪,代表人物有迦太基的特土良(Tertullian of Carthage),罗马的希坡律陀(Hippolytus of Rome)和亚历山大的奥利金(Origen of Alexandria)等。第三世纪初,罗马的希坡律陀(约 170-c. 235 年)写了一篇题为《反对诺图斯》(Against Noetus)的论文来回应士麦那的诺图斯(Noetus)——一位一直在宣扬不合乎圣经之三位一体观的基督徒。诺图斯和其他人声称,圣父和圣子都在十字架上受难(这种观点称为“圣父受难说” [patripassianism])。希坡律陀也撰文为经世三一辩护:“和谐的经世之功引向一神;因为神是独一的。圣父发出命令,圣子遵行,圣灵赐下认识。圣父在万物之上,圣子贯通万物,圣灵在万物之中”(Against the Heresy of the One Noetus, 8; ANF 5:226)。这种“在......之上”、“贯通”和“在......之中”的语言后来到了四世纪在否认圣灵神性的“渎灵派”( Pnematomachian,直译为“圣灵斗士”[spirit fighters])团体中成了争论的焦点。
迦太基的特土良(Tertullian of Carthage,155-240 年)在反对一位名叫帕克西亚(Praxeas)的假教师时写道:“他(异端教师)赶走了圣灵,把圣父钉在了十字架上”(《驳帕克西亚》[Against Praxeas],第 1 章)。与其他早期基督教神学一样,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歪曲了圣经。他断言:“所有的经文都显明了三位一体及其独特性:从这些经文中还引申出了我们常用的原则,即不能把发出话语者、说话所谈论者以及话语的对象视为同一个。”(《驳帕克西亚》,第 11 章)“原则”指信仰原则,即使徒的信仰告白所总结的圣经教导。遵循这样的原则确保了对经文的解释是正确的。特土良的表述指出了变形说(modalism)的错误,并成为教会定义三位一体的基础。他坚持认为:“所有位格都是一,通过实质上的……合一;而经世的奥秘仍然受到保护,它将一分为三位一体,按顺序排列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和圣灵(《驳帕克西亚》,第 2 章)。
虽然亚历山大的奥利金(约 184-c.253 年)在救赎方面坚持三位一体的信仰,但他的著作也暗示出圣子从属于圣父,例如他在对《约翰福音》13 章 25 节的注释中写道:“我们说救主和圣灵超越万物,不是某种程度上的超越,而是无法度量的超越。但就像祂和圣灵超越别的受造物甚至超越最高的受造物一样,天父也超越祂(圣子,以及圣灵),甚至这样的超越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奥利金似乎有从属论的倾向,但他坚持神本体论的统一。“正如光......无法离开光辉而存在一样,圣子也不可能离开圣父而存在。”(《论首要原理》[On First Principle] 4.28)奥利金也为理解圣子的永生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他断言:“神是祂独生子的父,独生子确实由祂而生,从祂而有,但却没有一个开端。”(《论首要原理》1.2.2)。他继续申明“圣父和圣子有本质和实质上的合一”(《论首要原理》1.2.6)。奥利金关于三位一体的混合思想虽然从未越过边界成为异端,但在第四世纪不管是正统的教师还是异端的教师,在思考三位一体的问题时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
第四世纪,三位一体之争在基督论和圣灵论的错误中愈辩愈激烈。四世纪初,一位名叫亚流(Arius,256-336 年)的亚历山大长老断言“曾经有一个时代,在那时圣子是不存在的”。亚流强调神的独一性,宣称圣子是被造的。“按照神的旨意,在世代和起初之前祂就被造,并从圣父那里获得了生命和存在”(亚流,《致亚历山大的信》[Letter to Alexander];NPNF2 4:458)。尽管亚流承认圣子独一无二,但他仍然坚持认为圣子是被造的。亚流依据《箴言》8 章 22-31 节和《歌罗西书》1 章 15 节来证明圣子是受造的。一个世纪前,奥利金也选择用这些经文来强调基督的独特地位,但却证明了祂并非被造的。亚流还引用了《约翰福音》14 章 28 节和《马可福音》13 章 32 节等经文来证明圣子的地位低于圣父。因此,君士坦丁皇帝于 325 年召开了尼西亚公会,试图解决阿利乌斯主义这个棘手的神学问题。大公会议制定了一套信经,肯定了圣子拥有完全的神性,同时也谴责阿利乌斯派的某些信仰是异端。他们确认圣子与圣父 homousias(这是个希腊语,意思是“同质”),是“出于神而为神,出于光而为光,出于真神而为真神,受生而非被造”。《尼西亚信经》并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因此亚历山大的亚他那修(Athanasius of Alexandria)、普瓦捷的希拉里(Hilary of Poitiers)和加帕多家教父(Cappadocian Fathers)这些思想家在四世纪中后期继续为圣经中的三位一体提供了重要的神学辩护。
亚历山大的亚他那修(约 296-373 年)在尼西亚公会召开时担任执事。当他成为亚历山大的主教时,尽管君士坦丁的儿子、皇帝康斯坦丁二世(Constantius II,337-361 年)支持亚流主义,但亚他那修仍坚持《尼西亚信经》的立场。后来,亚他那修因不断捍卫尼西亚正统信仰而五次遭流放。他最关心的仍是福音的信息。他问道:“如果道是受造的,祂怎么会有能力撤销神的审判并赦免罪孽,因为......这是神独有的特权?”(《驳亚流派的四篇讲稿》[Four Discourses Against Arians],2.67;NPNF2 4:385)。亚他那修的结论与《尼西亚信经》一样,断言圣子拥有相同的本质(homoousias)但却是独特的,他还强调三位一体本质为一并不意味着圣父和圣子是同一位格,从而避免了变形论(modalism)。普瓦捷的希拉里(约 310 年至 367 年)继承了亚他那修的衣钵,在西方基督教中肯定尼西亚教义,而卡帕多西亚教父也在东方肯定了尼西亚教义。希拉里于 360 年左右撰写了《论三位一体》(On the Trinity),坚持《尼西亚信经》的神学,因此称为“西方的亚他那修”。
凯撒利亚的巴西流(Basil of Caesarea,329-379 年)和他的兄弟尼撒的格里高利(Gregory Nyssa,约 335-395 年)以及他们共同的朋友纳西昂的格里高利(Gregory or Nazianzus,329-390 年)——统称为卡帕多西亚教父(Cappadocian Fathers)——撰写了大量论文,论述神格的统一性和每个神圣位格的独特作用。这是为了维护福音而开展的属灵运动。他们为神在本质上是一(希腊语 - ousia)而在位格上是三(希腊语 - hypostasis)的真理而战。巴西流写道:“ousia 这个词是(所有位格)共有的......而 hypostasis 则被认为是作为父、作为子或拥有圣化之能力的特殊属性”(Letter 214.4))。同样,纳西昂的格里高利(Gregory Nazianzus)也教导说:“神是三位一体,三为一,神在其中,或者更准确地说,这就是神”(Oration 39.11)。尼撒的格里高利秉持同样的观点,他说:“三个位格是一体......因为本质和力量是同样的”(Against Eunomius, 1.36)。到四世纪末,亚他那修、普瓦捷的希拉里和卡帕多西亚教父等思想家巩固了合乎圣经的尼西亚教义(后经 381 年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确认)使其成为教会真正的三位一体教义。
五世纪的思想家们将三位一体的思考推向了顶峰,巩固了此后 1000 年的三位一体神学。西方有希波的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354-430 年)、东方有亚历山大的西里尔(Cyril of Alexandria,约 376-444 年)为三位一体的正统性提供了有力的辩护。他们继续提倡本质和位格为一的信仰。奥古斯丁在他的著作《论三位一体》(On the Trinity)中断言:“举凡谈论神本身的话,都是对每个位格,即圣父、圣子和圣灵所说的;同时也是指着三位一体本身——不是多位而是一位——所说的”(《论三位一体》,5.8.9)。奥古斯丁还阐明了圣灵既从圣父也从圣子,是从两位那里发出(procession)的观点,因为我们看到圣灵也从圣子那里发出(《论三位一体》,15.17.29)。拉丁语短语 filioque(“和子”)将成为西方基督教三位一体教义的标志,并被加入到尼西亚信经中,后来引起了东西方教会之间的争论。
亚历山大的西里尔是涅斯多留主义(景教)之争中的关键人物,这场争论带来了 431 年的以弗所公会。西里尔认为在道成肉身的过程中,“两个本质真正结合在一起,既有基督,又有圣子”,同时还保留了各自的特征(Fourth Letter of Cyril to Nestorius, NPNF2 14:198)。在西里尔看来,永恒的神子取了人的本性并亲自与之结合,这结合既在肉身上又在灵性上。随后,以弗所公会谴责涅斯多留主义为异端。西里尔在他的著作——包括大量的释经文献中,表达了他对四世纪尼西亚神学的感激之情,并且坚定了尼西亚神学是合乎圣经的、对神三位一体的真正理解。451 年的迦克墩大公会议(Council of Chalcedon)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里尔基督二性的教义,断言基督既是人又是神,“不相混乱,不相交换;不能分开,不能离散;二性的区别不因联合而消失”。卡迦克墩公会肯定了对之前三位一体神学的结论,并成为教会三位一体神学的根基,直至今日。
论到早期教会对三位一体的思考,福音派基督徒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初期教会依据圣经大力捍卫三位一体。对三位一体的认识不是文字证明或哲学诡辩,而是通过圣灵的驱动深入地阅读整本圣经。他们的三位一体意识贯穿于他们的著作、敬拜和见证之中。其次,教会必须正确地谈论三位一体。我们无法完全理解三位一体之神的奥秘,但我们也不能轻率地对待三位一体的教义。如何理解圣父、圣子和圣灵在我们救赎中的角色很重要。同样重要的是,在教会的任何事工中,无论是主日早上的崇拜还是中学生的查经学习,我们都要认真对待三位一体的教义。最后,三位一体教义使基督教有别于任何其它信仰。穆斯林、耶和华见证人、摩门教徒、一神论者和其它声称敬拜神的人并不敬拜圣经和使徒所见证以及早期教会见证宣扬的神。你所敬拜的神若非是圣父、圣子和圣灵,那么你所敬拜的就是假神。在多次异端浪潮中早期教会积极地捍卫了三位一体神学。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守护它。
编注:本文为“简明神学”系列专文之一,本文所表达的所有观点均为作者本人的观点,本文基于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协议免费提供给公众,允许用户以其它媒体/格式和改编/翻译其中内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链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并采用同样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译:DeepL;校:Jenny。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Trinitarianism in the Early Chu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