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逆流而上,回归教会
2025-07-29
—— Seth Troutt

十五年前,我刚开始牧会时,“新无神论”(New Atheism)的理性论证是人们反对基督信仰最流行的理由。为了解对手,我特地读了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上帝的错觉》(The God Delusion)。然而,随着大离教潮愈演愈烈,新兴文化叙事正用比质疑更有效的方式将人拦在教会门外。

我遇到过许多人,尤其是年轻男性,他们并不反对信仰神,但他们觉得参与宗教群体毫无必要,反而是“像羊一样”从众心态的表现。当下对神的信仰或许正出现“出人意料的复兴”,但这并没有带来对教会的重新信任。过去几十年,教会聚会的出席率一直在下降,虽然直播礼拜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这一趋势。这种对教会的不信任,正反映出我们这个被科技充斥的时代对各类机构普遍日益负面的看法。

在《为何上教会:在焦虑、分裂与极端个人主义时代,基督的身体为何依旧重要》(The Reason for Church: Why the Body of Christ Still Matters in an Age of Anxiety, Division, and Radical Individualism)一书中,科罗拉多州拉法叶的圣桌教会(The Table Church)主任牧师布拉德·爱德华兹(Brad Edwards)提出,教会正是当今世界许多人面临的重大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很多都源自于一些错误的文化叙事,比如“属灵实用主义”、政治两极化,以及阻碍人们参加健康教会生活的假冒伪劣的机构。爱德华兹指出这些观念,并提出建议,帮助基督徒在这个信任度低、人际关系尴尬又高度数字化的时代里持守真道。

《为何上教会:在焦虑、分裂与极端个人主义时代,基督的身体为何依旧重要》

布拉德·爱德华兹(Brad Edwards)著

过去短短 25 年里,美国已经有超过四千万人脱离教会。几代人从小被教导,最属灵的事就是“追随内心”,而这条路最终把他们带出了教会。然而,就在社会陷入空前孤独、压力和焦虑的当下,这种趋势愈演愈烈。

在《去教会的理由》(The Reason for Church)一书中,布拉德·爱德华兹牧师把当前教会危机中的种种线索串联起来,并给出了回归教会的有力理由。

 

宗德万反思出版社(Zondervan Reflective), 240 页

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难坚持去教会?

当代社会不断向个体施加压力:要自我提升,要为孩子创造最优条件,要在职场中保持竞争力,这一切都让人精疲力竭。在这样的环境中,教会正被一种盛行的“属灵实用主义”逐渐边缘化。这种观念认为“教会的价值仅仅在于促进个人成长,帮助我们实现自我潜能”(5 页)。在这种逻辑下,一旦去教会显得不够方便或太费精力,放弃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正如爱德华兹牧师所指出的:“当然,我们可以去教会,除非我们太累想补觉,或者孩子有足球赛,又或者忙了一周只想享受‘个人时间’。在整整一周的自我实现之后,去教会感觉更像是任务,而不是安息”(22 页)。

即便对那些持守正统信仰的基督徒而言,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各种课外活动,无论是孩子的兴趣班、俱乐部运动,还是成人的周末短途旅行、早午餐聚会、健身训练,正在疯狂挤占每个人的时间表。即使周日不用加班,采购生活用品或打扫房间这类日常琐事,也常常成为不去教会的正当理由。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人们已经习惯在通勤路上收听讲道播客,把线下聚会视为可选项而非必需品。当牧师被当作内容创作者而不是照顾群羊的牧者时,这种以消费内容为核心的信仰模式显得格外“合理”。我们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筛选不同牧师的讲道,定制个人专属的属灵成长方案。但这种做法并不好。 

健康的属灵成长从来不是通过消费精心包装的属灵内容来实现的。信仰需要在真实的群体生活中被塑造。我们不可能通过独自散步时听播客,或者窝在沙发上看在线礼拜,来实践《希伯来书》中那些“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的教导(来 10:24-25)。在这个人际关系支离破碎的时代,坚持去教会固然需要付出代价,但正因如此,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真实的信仰共同体。

实体很重要

正如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在《焦虑的一代》(The Anxious Generation)中所揭示的,数字世界正在让年轻一代倍感压力。而坦白说,我们其他人也一样深受其扰。每天刷屏不止,却越来越渴望像教会这样真实可触的共同体。

然而,加入教会可能远不如加入一个冒牌替代的“伪机构”来得有吸引力。爱德华兹将“伪机构”定义为“一种通过社交互动和激励机制来塑造信仰的数字媒介”(48 页)。这些伪机构“通过算法精心设计,扭曲现实、祛魅真实体验并剥削我们最珍视的关系,在个体层面瓦解社会”(56 页)。换句话说,伪机构让真实的社交变得更困难。

人际交往从来都不简单,而在数字化关系盛行的今天,面对面的聚会变得更加困难。那些大多在网络世界中社交的人,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与人建立真正的连接。正如爱德华兹指出的:“要是你觉得现在想交朋友、维系关系、坚固友谊比过去都难,那一点也不奇怪”(139 页)。要找到一个在网上认同我们自我身份的群体,比加入一间会时不时挑战我们想法、需要我们彼此磨合的教会,简单得多。要融入一个多元、跨世代的本地教会,也远比加入一个匿名的游戏社区或算法精心推送的社交媒体世界来得困难。

面对这些假冒伪劣的替代品,真正的答案是实体化:在现实中真实相聚、真实相交。然而,在这个数字至上的时代,要说服人们接受这一点并不容易。毕竟,有人会问:穿着睡衣在家看礼拜直播(顺便用橙汁和松饼当圣餐)和亲自去教会聚会,到底有什么区别?这种看法,其实更像是一种否认物质之美好受造的诺斯替主义思潮,而不是历史正统的基督信仰。爱德华兹提醒我们:“在神眼中,物质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与基督的联合,既是属灵的,也是有形有体的”(131 页)。

尽管当下社交焦虑愈发普遍,大家的日常安排也往往排得满满当当,爱德华兹依然强调,委身一间本地教会,正是帮助我们摆脱现代人被数字世界掏空的一条出路。身体力行、真实可感、本地化、同步性的教会生活,恰恰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避风港”(xxvi 页)。

群体很重要

基督徒的生命离不开群体。如今,表现型个人主义盛行,很多基督徒习惯把属灵操练看作一套个人的、自选的、为自我提升量身定制的生活秘籍。但这样的想法,与圣经里对属灵塑造的描述并不一致。

在讲解《使徒行传》2:42 时,布拉德·爱德华兹特别强调了圣灵在教会中所做工的群体性。他指出,“在基督里一同生活”有四个核心要素:(1)会众聚集敬拜,(2)圣经的宣讲,(3)圣餐,(4)祷告。值得注意的是,他提醒我们:“这些不是单独、个人化的操练,而是基督身体的内核与形态。”(第 143 页)这些正是教会本质的核心。

与基督身体的团契,是我们属灵生命成长的关键。牧者应当把自己的使命看作是建立属灵群体,而不仅仅是帮助个体“活成更好的自己”。教会成员也应当看见,自己既是门徒,也蒙召在群体中带领他人成为门徒。如果属灵生活完全顺从个人主义的本能,那我们就失去了神本想在群体中赐给我们的那份团契之福。

在这个对各类机构越来越缺乏信任的时代,爱德华兹反而更坚定地重申了本地教会的价值。《去教会的理由》深刻提醒了教会领袖与信徒:正是本地教会,帮助我们胜过那些试图分散、侵蚀我们信仰的文化叙事。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Resist the Cultural Tide. Go to Church.

Seth Troutt(塞思·特劳特)道硕,毕业于圣约神学院 ,是亚利桑那州艾森伍德教会(Ironwood Church)的牧师。
标签
教会
书评
现代